10、陶行知(1891-1946),安徽歙县人,曾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。毛泽东称他是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”。陶行知原名文浚,乳名和尚,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学说,取名“知行”。43岁时,他在《生活教育》上发表《行知行》一文,认为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,并改本名为陶行知。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,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,且终生以此自勉。
11、郭沫若原名郭开贞,号为尚武。他笔名、化名很多很多,而用得最多的是“郭沫若”这个笔名。因为他的家乡四川省乐山有两条水:一条是沫水(即大渡河),另一条是若水。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,所以其后发表新诗时,就用了“沫若”这一笔名。
12、盖叫天在他写的《粉墨春秋》中,有这样一段话——本来我的艺名叫“金豆子”,是天津隆庆和科班的老齐先生起的。他瞅我长得精神抖擞,挺有斗性,又演的是武戏,才给起的这个名字。这会儿我l3岁,象个画眉鸟似的,挺精神的。可是唱文戏用这个名儿便不怎么合适,所以到了杭州大伙儿合计着给另外起了个艺名,研究来研究去,有的说叫叫“菊仙”,我不喜欢。那会儿谭鑫培叫‘小叫天”,我说我就也叫“小叫天”吧。我的意思是借着他的名儿,弄点小米吃。不料在座的有一个人瞧不起我,在一旁冷笑说; “哼,你也配叫这名儿!”这一下把我说火了,我年少气盛,和他当场顶起嘴来,为什么我不能用这名字呢?能把人看死了吗?不光是继承前辈的艺术,我还要自成一家,“盖”过叫天,独树一帜。就这样,我用上了盖叫天这三个字。
13、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原名徐寿康,六岁便跟着他的父亲读四书五经,后来又学绘画。十七岁后曾先后在家乡三所学校担任图画老师。这三个学校离他的家有三十多里,由于家境贫寒,他总是徒步往返,从舍不得乘船搭车。因为家里无钱供他读书,徐悲鸿没有进过正规学校,也就谈不上学历和文凭,为此常遭冷遇。有一次,徐悲鸿到一个亲友家去吃喜洒,许多有钱的子弟都穿着绸衣,而徐悲鸿却穿了一件粗布大卦,这样就遭到别人的奚落,从此他愤世嫉俗,立志不穿绸衣。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,他想进“洋学 堂”读书,但父亲拿不出钱,于是他便去向别人借钱,可是谁也看不起他这个“穷小子”,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,世态的炎凉,不禁悲从中来,犹如鸿雁哀鸣,遂改名为“悲鸿”。此后他一直以哀鸿自诩,并发愤绘画,终于成了艺术大师。
14、黄公望(1269~1354)中国元代著名画家、书法家,被后世称为元四家之首。江苏常熟人(另一说他是浙江平阳人,因他的《富春山居图》自题落款为“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”)。原姓名陆坚,又名静坚,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,遂改姓名,字子久,号一峰、一峰道人、大痴道人、井西老人和净墅等。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,颇有趣味。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,友人来贺,说:“黄公望子久矣!”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“黄公望”,字子久。与吴镇、倪瓒、王蒙合称“元四家”,“以黄公望为冠”。对明、清山水画影响甚大。著有《富春山居图》、《天池石壁图》和《九峰雪霁图》。
15、1896年9月,日本青年宫崎滔天与平山周,经过许多曲折,在日本横滨中国革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,见到了孙文。孙文谈及革命时,其慷慨激昂之情,犹如深山虎啸。他俩被孙文的革命热情、见识和抱负深深感动,决心帮助孙文,并为他的生命安全担忧,劝他暂时留驻日本。孙文同意后,宫崎和平山就陪同孙文找旅馆,他们绕过日比谷公园,路过中山候爵府邸,来到“对鹤馆”旅馆,并由平山替孙文代笔登记。当时,孙文处于流亡之中,不便公开姓名身份。填写什么好呢?平山执笔踌躇一番,忽然想起刚才走过中山候爵府时看见的那块牌匾,于是就在旅馆簿上写下了“中山”两字。但按日本习俗,中山只是个姓,还得有一个适当的名字才好,平山又踌躇起来了。正在这时,孙文接过登记簿,在“中山”两字下面添上了一个“樵”字,笑着对平山说:“我是中国的山樵。”从此在日本,孙文就变成了中山樵,多年后回国,孙文就正式以孙中山为名。
16、陆游(1125-1210年),是我国南宋时的大诗人,字务观,号放翁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关于陆游名字的由来,有一个小小的传说。据说陆游的母亲生他前一夜,梦见了北宋文学家秦观,秦观字少游,是著名的苏(东坡)门四学士之一。可是,他母亲从未见过秦观。陆游的父亲觉得这梦很有意思,既然梦遇,必有原因,就将“游”字取做陆游的名,以“务观”为字。陆游从青年时就苦读兵书,研练剑法,以待时机杀敌报国,但南宋朝廷被投降派所主宰,使他长期以来报国无门.29岁时,赴南宋首都临安(今杭州)应锁厅试,名列第一,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,又因他不忘国耻“喜论恢复”,受到秦桧忌恨,竟在复试时被秦桧把名字除掉。直到秦桧死后,陆游才被起用,但又四度上书,两次罢官。陆游优世愤俗,常常发出“为国优民空激烈”的感叹,并借酒浇愁,以酒抒情,竟被权贵们诬为纵酒颓放,他索性自号“放翁”,以示自己孤芳自洁,晓勇不屈。
17、冰心(1900年10月5日-1999年2月28日),福建长乐人,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。原名为谢婉莹,笔名冰心。取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之意。被称为“世纪老人”。现代著名女作家、儿童文学家、诗人、翻译家,她歌颂母爱,童真,自然。非常爱小孩,把小孩看做“最神圣的人”。深受人民的敬仰。 1919年8月的《晨报》上,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《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》和第一篇小说《两个家庭》。1919年,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《两个家庭》时,第一次使用了“冰心”作为笔名。据冰心表示,“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,而‘冰心’笔划既简单好写,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‘莹’字含义‘光洁、透明’相符。我出生后,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,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,命中有文曲星,还说我的八字喜火。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‘婉莹’,‘莹’的繁体字“瑩”,字头上有两个‘火’字。《小橘灯》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,爱意充满了那个时空,我很喜欢,现附录在后。
18、诗仙李白,诗传中外,名贯古今,可谁曾想到他七岁入学前尚无大名呢!就在李白七岁那年春天的一个傍晚,李白的父亲伴妻携子漫步庭院,望着那夕阳映衬下的绿树繁花,顿时诗兴大发。他想写一首春日绝句,同时也想试试儿子有无诗才,便随口吟诗两句:“春日送暖百花开,迎春绽金它先来。”他回头看看妻子,妻子会意,沉思片刻,吟道:“火烧杏林红霞落。”李白没等母亲示意,挥手指向院内盛开的李树繁花,脱口而出:“李花怒放一树白。”李白父亲闻后很震惊,虽未喜形于色,却也甜在心头,儿子果然出手不凡。待他归室落座后,细品这合家之诗作,觉得这前三句不如末一句清雅自然,尤其最后一个字用得绝妙,那满树李花不正洁白似雪吗?那馨香四溢的李花不是正蕴涵着书香门第的清雅淡泊吗?而这句诗的首字不恰是李家之姓吗?妙!何不为儿子取名李白呢?于是,李白之名即出。
19、徐志摩原名徐章垿,小字幼申,浙江海宁人。海宁徐家世代书香,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,在清朝的时候选中书科中书,后来办商业蜚声浙江。徐志摩原来的名字徐章垿是根据徐氏族谱排定命名的,小字幼申自然和其父亲的名字申如有关了,幼申就是小申如的意思。至于后来改叫志摩倒还有一个小故事了。徐申如在徐志摩小的时候,曾经请了一位法号志恢的和尚给志摩摩骨算命,志恢和尚说:“徐家少爷骨相清奇,日后必成大器!”父亲非常高兴,就将儿子的名字改为志摩,来纪念这件事,也寄希望给儿子,希望他日后能够官运亨通、修德成器。徐申如一直希望儿子能够在政界有所发展,按照父亲的意愿,徐志摩1915年中学毕业后,先后在北京大学预科、上海沪江大学、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和北京大学法科读书,1918年8月去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,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政治,获硕士学位。1920年9月,赴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继续学习政治学。后来徐志摩放弃政治,成为诗人,还让这位徐志摩的老父亲、金庸的亲舅舅徐申如老先生大为光火!
展开阅读原文

真太阳时
1真太阳日分为24真太阳时。这个时间系统称为真太阳时。真太阳时也称为视太阳时,简称视时。真太阳时即真太阳视圆面中心的时角加12小时。即:真太阳时=平太阳时+真平太阳时差。